专访李维森会长: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time: 2022-02-07 10:43:40 作者:

当今,地理信息已经渗透到数字经济时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地理信息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新动能。

不久前召开的2021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总产值复合增长率为13.9%。


1671763370105780.png

会长李维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理信息产业如何迎难而上,抓住机遇,探索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2022年,产业协会将推出哪些重要举措促进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年伊始,《中国测绘》记者采访了 新任会长李维森。



记者: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2年经济工作总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请您谈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李维森:每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被认为是对国家经济政策研判的重要窗口,体现了在新一年里政府各方面工作的指导方针和重要安排,对地理信息产业各项工作方向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2011年开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把“稳中求进”明确为经济工作总基调,此后这一表述在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出现了,这次会议新增加了稳字当头。会议新闻稿中,“稳”字出现了25次之多。中央确立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


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以“稳”更好地求“进”,以“进”更好地固“稳”;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地理信息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稳中求进的指导思想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以下7个方面的政策走向,以便指导我们的产业发展。



在宏观政策方面,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强化对中小微企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在微观政策方面,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


在结构政策方面,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在科技政策方面,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在改革开放政策方面,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在区域政策方面,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在社会政策方面,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




所有这些政策,都蕴涵着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根据中央的精神,各部门、各地方都将会出台进一步的落实措施。地理信息企业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政策,结合本地实际,结合自身实际,善于用好用足政策。


当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虽然受到了疫情影响,但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保持着很好的活力,从业单位数量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百强企业入选门槛不断提高,大型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发展,公共地图服务资源不断丰富,地理信息教育蓬勃发展,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地理信息产业在服务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



2020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6890亿元,增幅虽然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达到6.4%。2021年前三季度,500余家监测企业营收总额同比增长17.1%,两年平均增长6.8%,产业经济持续恢复增长态势。截至2021年6月末,从业单位增长到15.2万家,同比增长19.6%;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达1.8万家,同比增长38.7%。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地理信息产业在2022年的发展必须按照中央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在确保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企业经营,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从容不迫,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稳”的重点。


企业在设置发展目标时,既要看到地理信息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到内外部环境和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对于影响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影响中小微企业生存的问题,如恶意拖欠账款等,各方要积极关注并想方设法促进解决,必要时可向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反映,也可以向协会反映,协会也要不断收集类似带有全局性、普遍性的问题,集中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


在稳的基础上,更要求进,围绕“进”字做文章,不断激活发展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发掘新的增长点,探索新的创新点。要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有效破除地方保护及招投标等领域各种壁垒。进一步配合管理部门研究数据定密机制,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激活市场潜力,释放新兴市场空间。



记者:













中央多次提到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这次中央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您认为地理信息产业要如何通过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李维森: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发展史。随着地理信息科技不断创新,地理信息及技术的应用市场不断得到拓展,地理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核心支撑。


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科技创新成绩显著。大型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1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的2020年研发投入总额达62.6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70多家企业在疫情影响下研发投入仍较上年有所增长。百强企业研发投入总额占营收总额8.3%。52家上市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达2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收总额9.6%。科技创新成果开始涌现,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地理信息企业人均产值普遍不高,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0%,研发投入不足,多数企业更重视产品规模化、专业化,缺乏核心技术,面临着从传统测绘转向现代地理信息高技术服务业的难题。政府的科研经费主要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不易得到扶持,科技创新意愿受到抑制。


另一方面,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科技创新上还存在着差距。西方在一系列先进、关键技术上对我国进行封锁和限制,“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出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地理信息产业要强化科技创新导向,鼓励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要坚持和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逐步解决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问题,走自力更生之路。我想主要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去发力:



0 1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企业要加强研发,找准市场定位,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积极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拓展跨界应用,积极从政府项目的“红海”向社会化、市场化“蓝海”进发。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要积极培养和锻炼高水平技术和管理人才。还要加大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我们了解到,今年不少地理信息硬件企业的出口业务都有很好的增长,其中既有其他国家受疫情影响供给跟不上的问题,也有我国产品的性价比等优势助推。所以这是个很好的窗口期,地理信息企业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打造品牌,更加畅通国际销售网络和渠道。



0 2
营造良性的产业创新生态链,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



我们要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高度协同的高质量创新体系,合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力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畅通创新链条,支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地理信息企业要积极与科研机构、高校及其他合作伙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链。



03
完善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
加强政策保障与扶持力度。



要加强对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指导,支持企业技术强化和模式创新,引导培育自主创新龙头企业,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突破“卡脖子”的困境,必须依靠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活力。


要引导产业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鼓励和支持更能体现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领域,优化产业结构。通过需求侧管理为供给侧改革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政府的地理信息服务需求要突出地理信息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促进地理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促进新业态发展和商业模式探索。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优秀企业家。



记者: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开市,首批上市的81家企业中,有4家企业主营业务涉及地理信息产业。那么,您认为该如何借力资本市场来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李维森:据协会统计,目前地理信息上市挂牌企业约200家。整体上看,地理信息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利用还处于较低水平。我们这个行业中小微企业居多,大多数企业的规模和创新成果还达不到上市要求,部分企业对上市也有不同认识。然而,企业上市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长远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地理信息产业属于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为了构建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利润率,都会向科技要效益,以创新谋发展。可是,研发投入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没有钱就无法吸引人才开展技术创新,没有技术创新就无法提升企业效益,企业规模难以发展。很多企业希望政府部门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但是,仅依靠政府资金支持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应该向资本市场借力,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无论国内国外,资本市场都是当今各领域科技创新最主要的资金来源。随着北交所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加上之前创业板、科创板的落地等等,国家正式开启了资本市场注册制的新篇章。此外,我国已备案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近4万只。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开发性也在不断提高。


关键是地理信息企业要敢于利用资本。资本是企业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储备等投入的保障,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加速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预期转弱”的压力,这意味着投资人的投资意愿可能没有那么强了,或者投资方向不那么明确了,但这是全国的整体形势。疫情对餐饮、娱乐、旅游、运输等行业影响较大,对地理信息产业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小很多。


目前,地理信息技术需求仍然很旺盛,企业家对地理信息产业未来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地理信息企业更要在发展中形成核心技术,讲好企业成长故事,这样才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要么吸引私募投资基金的投入,要么达到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融资的目的,不断取得发展的资金支持。只有拥抱资本,企业才能抓住发展机遇。


吸引来了投资,企业还需要善于利用资本,严格遵守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要尽早树立规范意识,绝对不碰红线。企业家除了要培养和引进金融相关人才,自身也要注重学习资本及金融知识,提升投资融资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学会运用资本思维,改进商业模式与企业经营。



记者:













您提到在新的一年里,地理信息产业要在确保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请谈谈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还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



李维森:2021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的贺信中指出,“当前,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习主席的讲话,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极大鼓舞了地理信息企业和所有从业人员,为地理信息产业全面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从零起步,经过3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三五”以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复合增长率为13.9%。展望“十四五”,产业发展在多个方面存在巨大机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共有9章对地理信息技术和应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31个省市自治区的“十四五”规划,均明确提及地理信息技术及相关应用。大量国家战略、规划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中,都为地理信息技术提供了巨大的应用市场,这些为地理信息产业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多次明确指出要坚持自主可控,实现关键领域安全可控,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施北斗产业化重大工程,推动北斗在消费领域市场化规模化应用。


当前,数字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地理信息作为新型基础设施作用凸显。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导航定位、地理信息、测绘遥感等技术服务属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数字经济的大量应用场景,都离不开地理信息及其技术作为重要支撑。


自然资源部目前正在积极探索新型基础测绘,加快建设实景三维中国,这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具体部署,是落实数字中国、平安中国、数字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卫星互联网等新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合发展,互相赋能,为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服务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催生了很大的新市场空间。


在行业政策方面,测绘资质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地理信息保密政策有所突破。2021年6月,《测绘资质管理办法》和《测绘资质分类分级标准》修订后发布。2020年,《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发布,自然资源部会同保密部门调整了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改变原来按比例尺或坐标精度保密为主的思路,兼顾按要素安全分级分类的保密策略。这将使测绘市场主体竞争更加充分,有序推进各类地理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释放更大的市场潜力和活力。


但是,我们也面临严峻挑战。协会多次召集企业家和专家代表进行座谈,就地理信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当前的主要困难、如何促进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企业如何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等问题广泛调研、研讨。


根据调研反馈和研讨情况,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还不够明确,政策措施还跟不上,创新扶持力度不够;拖欠款问题严重,企业发展受到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危及生存;数据资源开放不够,商业应用和大众应用市场过小、活低跃;低价竞争、地方保护等问题依然存在;企业自主创新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规模普遍较小,人均产值和效益较低,在品牌建设、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空间;疫情影响仍在持续,转型升级难度大,国际市场开拓难度加大。


记者:













2022年,是 第七届理事会换届后全面开展工作的第一年。协会将推出哪些重要举措促进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维森: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 第七届理事会换届后全面开展工作的第一年。


协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自然资源部、民政部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指导下,以壮大产业、服务企业为首要任务,激发市场活力,强化企业创新力,办好产业大会,搭建多种平台,展示企业风采,树立企业标杆,积极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服务求发展,以服务促发展,推动产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积极进取,努力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 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 助力服务政府,营造企业发展环境。

● 全力打造产业大会品牌,推动产业展示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

● 创新开展科技奖励工作,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应用推广。

● 深化产业调查研究,不断优化运行监测。

● 提升产业报告质量,扩大研究深度广度。

● 加强团体标准建设,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 完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考培体系,提升产业无人机服务能力。

● 完善工委会布局与管理,充分发挥工委会作用。

● 充分发挥国家级协会作用,加强对 工作的指导与交流合作。

● 充分展示企业风采,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 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



本文内容摘自《中国测绘》2022年第1期

文 / 《中国测绘》首席记者 徐红 图 / 受访者提供

来源:中国测绘学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