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不可能突击建成 专家建议先从小处做起

time: 2012-03-23 08:21:16 作者:

  智慧城市能突击建成?——不可能。在昨天举行的“解析物联时代,体验社会生活”院士专家讲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现在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很热,有些地方口号喊得太过超前,主要是不清楚智慧城市的内涵所致。“智慧城市应该作为人类社会建设的一个远景目标来奋斗。”邬贺铨说。

  漫漫长路

  你能分清无线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区别吗?乍一听这些都是新鲜名词,但彼此是层层包涵的关系。

  无线城市仅仅是数字城市的第一步,数字城市要求比电信网络有更多的有线宽带设施。智能城市被定义为城市的虚拟重构,是一个城市与环境的创新系统,它的内涵比数字城市又大了一些。所谓智慧城市,就是使用智能计算技术,使得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的组成和服务更智能、互联和有效,和其他城市发展阶段相比,智慧城市更多地关注人力资源、教育等有关资源及环境作为城镇化发展重要驱动力的影响。“在这4个概念中,智慧城市的内涵是最大的。”邬贺铨说。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无线城市建设试点,上海嘉定区在2008年底完成了无线网络覆盖的一期建设,而无线城市离智慧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人为本

  根据欧盟对智慧城市的评价标准,一座智慧城市要满足智慧经济、智慧治理、智慧生活、智慧人民、智慧移动性、智慧环境6个方面要求,尽管智慧城市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但是在这些评价指标中,强调技术的寥寥无几,和人相关的却比比皆是。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的核心,物联网、无线网络、云计算等技术只是手段。

  例如,尽管目前90%以上的市和80%以上的县都已经覆盖电子政务,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政府管理服务已经够“智慧”了,因为现在的电子政务出发点还是在政府如何方便管理城市、服务老百姓,但是如果从智慧城市建设考量,则必须换个角度——从百姓怎样方便参与政府决策出发。

  一则经常见诸报端,被用来描绘未来智慧城市美好的场景也同样体现了这个主题——一位老人跌倒了,他的手机或者其他终端能通过感应系统告知医院老人的位置,不一会救护车就开来了,无疑这是非常人性化的一幅画面。

  “管理比建设困难。”邬贺铨说,“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本身就需要智慧的决策者,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变成政府的形象工程。”

  从小开始

  阿联酋是第一个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国家,2006年4月,占地6.4平方公里、拥有5-10万人口的阿联酋马斯达尔城(Masder),以低碳为切入点,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紧随其后的是新加坡,同年启动了“智慧国2015计划”。随后,芬兰、日本、韩国等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加入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行列。

  纵观这些率先起步的城市我们发现,面积小、人口少是它们的共同点,芬兰的阿拉比亚(Arabia)只有0.85平方公里、人口1.2万;丹麦的奥瑞斯特(Orestad)只有0.45平方千米、人口2万,这些面积大约只有我们一所大学的区域被冠以智慧城市并发展良好;另一个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有明确的“切入点”,阿拉比亚以设计见长,而奥瑞斯特以现场(Living)实验室为重。

  “与我们‘倾城’而上的做法相比,智慧城市的高端要求或许更适合‘从小做起’。”邬贺铨说,“国外的某些先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Baidu
map